电话:021-58957686
关闭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职场八卦

警惕!民营企业的8+10种死法

来源:龙船招聘网 时间:2013-07-26 作者:web-admin 浏览量:
一个企业的成功或失败,归结起来原因无非是内外两个方面。外,是指社会环境与政府环境,其中政府决策、政策,政府依法行政及政府诚信,对企业具有生死攸关的作用;内,则是指企业的产品研发、企业人事、财务、组织管理能力及市场营销。虽然这样的分析放之四海而皆准,但如此粗线条的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却毫无实际意义,既不能给正在运营着的企业提供借鉴,亦不能使它们不再覆辙重蹈。

    通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媒体的数百例相关报道的梳理,特别是对其中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例进行了研究,发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,导致中国民营企业落败或死亡的原因主要有10个方面。有些是原生性的,一直就与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历史相生相伴,至今仍然在严重腐蚀着中国民营企业的肌体,有些却是新生的,是近几年才出现的,而且其中的一些新生病菌就像SARS病毒一样,具有极强的复制性和蔓延性,尤其值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警惕。

    第一死:死于顺

    开过车的人都知道,越是平坦宽阔的大道,开车时越容易出问题。因为道路太平坦,视野太开阔,人的精神就容易麻痹。所以,有经验的设计师在设计高速公路时,都会故意裁直取曲,故意设计一些弯道。做人也是这样。一个人如果人生太顺利了,便难免自以为是,目空一切,而如果这个人又恰巧是一个企业家,那麻烦了,他的企业离“出事”不远。所以,有人说做企业不怕不赚钱,就怕一开始就赚钱,而且赚大钱。一开始不赚钱的企业,只要他熬得住,方向对头,早晚有赚钱的一天;而一开始就赚钱,而且赚大钱的企业,他赚的钱早晚都会是别人的,他等于是在替别人打工,替别人看家守业。这里面的原因,就在于 “顺”,人一顺,就不太容易守“规矩”,把“规矩”放在眼里,将“规矩”当一回事。


   第二死:死于情

    人是讲感情的,这感情无论是父子之情、母子之情、兄弟之情、兄妹之情、夫妻之情、朋友之情……无论哪一种感情都弥足珍贵。当你创业的时候,当你做企业的时候,往往都需要这些感情联结起来的亲情、友情的帮助。但是处理不好,这些亲情、友情也会成为你做企业的累赘。“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,没有永远的朋友。”这句话说起来冷酷,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却是真理。做企业的人,应该时刻铭记在心。

    民营企业各种关系盘根错节,有人说,在中国民营企业搞不好的原因之一,就是滥情,所以,中国的民营企业要特别注意不要为情所困。要知道感情的洪水冲毁的是理智大堤,一个企业家失去理智,他的企业也就离死不远了。

    第三死:死于企业政治化

    中国是一个讲政治的国度,但是我们这里所讲的政治,不是通行概念上的政治,不是主义。所谓的企业政治化,是一个企业承载政治的意义,承载**的政治前途,经常的结果就是这个企业的快速死亡。当官首先要有政绩。最容易出政绩,让人看见政绩的地方在哪儿?修路、盖楼。所以,伴随着**的政绩提升和官位升迁,在这两个地方栽跟头的企业最多。

    因为**的好大喜功而导致企业的败落,这样的事太多了。还有一些企业家投机取巧,一心想沾“政治”的光,上赶着给人家送“政绩”,最后把自己弄得身败名裂。企业就是企业,企业家的天命就是赢利,而不是搞“政治”。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

    第四死:死于心理失衡

    做企业的人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,因为思想决定行动。心态不对,行动就容易错误,最后毁人毁己。但是企业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容易,尤其是涉及利益格局和利益分配的时候。

    第五死:死于冒进

    史玉柱后来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,自己最大的失误,就在于不懂财务,失去了对风险的控制。吴炳新曾对史玉柱说:天底下黄金铺地,哪个人能够全得?一个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贪念。企业家的冒进,可能并非全部出于贪念,但风险控制,尤其是财务上的风险控制,应该是一个企业家的基本功。企业因为冒进而死,往往都死在企业最为辉煌的时候,所以尤其令人可惜。

    第六死:死于不守游戏规则


    市场经济说白了是信用经济,大家都要遵守游戏规则,在游戏规则内行事。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只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,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,讲信用,遵守游戏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。一些企业家将游戏规则视为儿戏,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,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,只图自己一时快意,全然不顾他人感受,最终招致市场的报复,自食其果。

    俗话说“无规矩不成方圆”,做商人更要讲规矩。凭小聪明可以耍弄于一时,却一定难以长远。另一方面,《科学投资》相信,一个的人品和他的事业是呈正相关的,品性高古的人不一定能将事业做大,但品行不端的商人,事业一定做不大。指甲尖般大的一点德性,想成就一番翻天的事业,这样的事情,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。

第七死:死于掮客

    掮客就是那种靠嘴皮子吃饭的人。这种人的特点是,轻于许诺,却很少见到他们践诺。他们就像战国时的苏秦、张仪一样,整天扛着一张嘴周游列国,却不能像苏秦、张仪一样合纵连横,助人成就一番事业。他们只能毁人,不能**;他们只能给别人坏事,却从来不能帮助别人成事。但是,在这个讲究 “资本运作”的时代,这种人却很吃香,而且是越来越吃香。

    如果明天你遇到一个巧舌如簧的人,告诉你他可以如何轻而易举将你的10万元变成100万元、1000万元、1个亿,他可以如何轻而易举地将你的公司包装上市,他和多少个人多少个方面有关系,可以帮助你兼并收购,不费吹灰之力地就将别人的公司或者国家的公司变成你的公司,使你一夜发大财,你可千万别信。这人十有**是掮客!而掮客又十有**是从来不讲道德的,老百姓的话,“得蒙就蒙,能骗就骗”,指的就是这种人。

    第八死:死于传媒

    中国的传媒业是一个怪胎,一方面它要代表政府说话,当政府的喉舌,要体现社会责任和社会良心;另一方面,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,越来越多的传媒被抛向市场,需要自负盈亏,这又具有了市场的属性。在社会良心、政府喉舌和市场利益面前,他们常常被弄得左顾右盼,前后为难。在传媒这种骑墙式和夹缝式的生存中,许多奇怪的事情发生了,加上一些企业家自身心态的不成熟,使企业深受其害。这些年被传媒捧杀和棒杀的企业和企业家不在少数。

    对于企业来说,媒体是一把两刃刀,运用得好,可以大大帮助企业发展;运用得不好,不但对企业毫无帮助,反而会伤及自身。总之一句话,媒体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的是良知;而企业家在与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,需要的则是明智。 

   民营企业的另十种“死法”

   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,民营企业不断崛起、发展、壮大,成了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尽管如此,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,仍然有不少民营企业很快便被淘汰出局,消失的无影无踪。沧海横流,大浪淘沙,对于民营企业的“死”,早已是见怪不怪了。尽管有不少人在研究民营企业的成功之后再掉过头来研究其失败,但却很少有人作系统分析,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研究它们是怎样“死”去的。倘若细细地品尝其中的各味,忽然觉得,一旦能总结出来,于人于己都是颇有裨益的。

    企业就如同人一样,如不能精心照料,任凭其风吹雨打,则少不了要得病。生病后又得不到有效的救治,很快会病入膏肓。

    企业的第一种死法是病死。
这类企业要么是先天不足,——内部机制不健全;要么是机制老化,——按部就班,诸如论资排辈、荣辱“难”共、毁誉相争,权益不公;要么是高层分裂,宁做鸡头,不做凤尾,结果轻而易举地被对手各个击破。总的来说是由于肌体内部产生了病变,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久疾而终,是为病死。

    市场经济讲的是优胜劣汰,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,往往是前有封堵,后有追兵,企业不堪挤压,市场份额越做越小,人才越走越少,效益越来越差。

    企业的第二种死法是被“挤死”。由于力量对比的悬殊,国有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挤压下,迫使你不得不退出某个行业,被“挤死”了。

    企业第三种死法是被拖死。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,由于各种原因,企业始终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管理不善,导致成本上升;分配不公,导致士气低落;企业没有创新能力,导致企业产品积压;职业经理人玩过程,导致企业资产流失严重。

    当你的考核体系标准制订不到位的时候,你的利润指标制订偏高的时候,一开始他不说他完不成,变着法儿应付你。拖一个月是一个月。你不会去为几百万、上千万,轻易去撤换一个人。等到他即使玩不下去了,他也不会去跟你说,跟你说了他就没有得干了,玩到一定时候就再找找原因,反正拿你的高工资,拿你的年薪,长此下去,企业就会被拖死。仿佛投资者成了无限责任承担者。无限地被他拖着走,此外你还要承担道义的责任,投资的责任,社会的责任,这是民营企业拎不清的地方。本来投资到位后,我就问你要回报,你经理人做不下去了,我就得咬着牙斩仓、割肉。但是投资人一般做不到,民营企业多半是讲感情的,他很难做到这一点。又要照顾自己的社会影响,又要照顾什么兄弟感情,结果人家觉得是你非要他做,你老板只要还愿意给钱,他当然去玩了。最后是老板也被拖死。

   企业第四种死法叫做找死。主要原因是决策错误,当一个公司对项目的决策,犯了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时候,这叫做自己找死。比如说,自己所选的项目与人才结构不匹配,与自己的实力不匹配,与自身的能力不匹配,与自己的文化不匹配,特别是再犯一些已经犯过的错误,犯一些不该犯的常识性的错误。没有人要你这么做,也没有谁命令你一定要干这个项目,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低级的错误,不仅对项目判断不了,对自己也判断不了,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,这叫做找死。比如,某著名企业,在一个自己熟悉的行业刚刚有所进展,却人才结构没有形成的情况下,匆匆忙忙冲入保健品市场,并在市场虚假信号的误导下,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,又投重资直入房地产业,使资金需求迅速放大了几倍,远远超过了自身的随能力,结果原有的阵地丢了,保健品也垮了,房地产也只好留下一个个的大坑。

    第五种死法叫做被压死。在民营企业里面有很多这种现象,盲目地扩张,贪多求大,不注重基础建设,不练内功,内部管理混乱,虽自知效益低下,却敢去大笔贷款,甚至不怕高息贷款,宣称利润等于贷款减掉利息。自己找来巨额负债,结果被压得喘不过气来,孰不知贷款终归是要连本带利归还的,最后,企业就被自己找来的巨额负债活活压死。到头来落了个损人又损己的下场。

    现金流是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。现金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利润更重要。在国外,尤其是资本市场,对现金流是格外重视的。而国内有相当一部份民营企业,往往忽视这一点,故而导致因为现金流中断,而使企业在对外经营在比较正常的情况下,内部财务却难以为继,俗话说,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讲得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   企业第六种死法称之为憋死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,你可能注重资产质量,也可能注重存货,你也可能注重其他很多方面,但往往忽视现金流,就像下围棋一样,围棋是有两口气活,一口气死,现金流状况的好坏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另一口气,虽然你还有资产、还有库存,一旦现金流中断,到头来你还得宣布破产。这叫做企业被活活憋死。

    企业的第七种死法叫做猝死。由于企业过分依赖个人能力,可供使用的资源往往又高度集中,一旦个人的判断力出现偏差,或是个人出了意外,必然使企业高度不灵,遭受重创,结果导致企业突然死亡,这叫做企业突然猝死。这也就是通常说的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带来的后果。一个成熟的企业,不论是从投资风险的角度考虑,还是从对员工负责,对社会负责的角度,都不应该去承受企业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。

   企业的第八种死法叫做冤死。这又分两种情况,一种是受到政策调整,导致企业没法干了,因为你这个行业政策性太强了,一旦国家政策做出不利于企业的调整,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的死亡。这里我举一个案例:有一家民营企业想参股信用社,这本来是一个好项目,可刚一进入,就遇到政策性调整,地方政府把信用社收去了,转成商业银行,几年来,既不分红,也不分息,股本还不让退,也不能用股权质押贷款,那你就死定了。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政企关系过于密切。民营企业有一些是靠拉拢政府某些**做灰色交易起家的,并不是他能力不行,也不是他要搞的这个项目不行,就是因为和政府某些**的关系太密切,而且从事黑幕交易,由于复杂的人事纷争,结果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这方面的案例确实还不少。我有一个中学时代的朋友,是江西的,他承接了一个建设项目,由于某**被收审查,把他给牵扯进去,人也抓起来了,现在虽然被宣布无罪释放,但他的企业就此垮掉了。所以民营企业要特别注重这个问题。我们讲求的是阳光下的握手。以免发生冤死现象。

    企业的第九种死法称作为“老死”。有不少企业,由于当家人的素质不高,眼光短浅,小富既安,缺乏远大目标和长远的眼光,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产业结构,人才结构,那么这种企业它的寿命肯定是不长的。但它有一个特点,它是慢慢的消亡的,它的年龄虽然不大,但已经开始衰老了,这就称之为老死。发生老死现象最多的就是过去第一批和第二批下海的人,他们也挣了钱,但大都历史很短,他可能尽了自己的能力。他们决不会想到要做世界500强。由于先天不足,决定了它的寿命就这么短促,真是可叹、可悲、可怜。

   企业的第十种死法是被人捅死。这是由于企业管理不规范,处处违法,毛病诸多,授人以柄。一旦东窗事发,要么委曲求全,息事宁人,要么被人,到处告状,此起彼伏,结果三告两告就就被告跨台了。这样的企业既使再有远大目标,宏伟抱负,由于自身的不规范,也只能是“壮志未酬身先死”。
分享到:
相关推荐
暂无相关推荐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Copyright ©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龙船招聘网 沪ICP备11048848号-4

地址:上海浦东新区巨峰路1585弄62号 EMAIL:mail@shiphr.com

用微信扫一扫